中國最美博物館設計案例欣賞(下)2017-7-25 16:56:58 | 來源:華竣國際眾所周知,博物館是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或者其他某一方面的重要場所,除了博物館里豐富的展品之外,博物館本身的設計就很有看點,那么,在我國國內眾多的博物館里面,有哪一個或者哪些的博物館設計讓您覺得,這個博物館很美呢?華竣國際展廳設計公司給大家整理了中國最美博物館設計案例(下)供各位欣賞。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二十一、張家界市博物館 該項目由張家界市博物館、城市規劃館、文化局擴展研究3部分構成。周邊山巒疊嶂。門架形“山形”為基本單元,以序列化山形,起伏跌宕,蜿蜒迤邐,融入功能,在天際線上呼應了張家界山魂,并與遠山近景形成疊合。 二十二、中國美術學院民間藝術博物館 中國美院民藝博物館位于杭州郊區,被優美的茶園所環繞。建筑設計沒有抹去原有場地特點,而是遵循山勢變化進行創作。“瓦”是這座建筑最為顯著的設計元素。這些瓦片全都取自當地農家,被靈活地運用于建筑屋頂,建筑中庭地面及建筑立面。除了瓦,建筑還用到了當地原生建筑材料,如木材。瓦在建筑屋頂的使用,很好地回應了周圍場所環境,營造出了小型村落的意境。建筑玻璃幕墻之外的絲網結構將一片片瓦如鱗片一樣懸掛在半空,在彰顯地域歷史特點的同時,營造出輕盈而通透的現代感。 二十三、四川綿竹歷史博物館 博物館主要展示區平面為矩形,空間形態模擬四川盆地、綿竹大地的盆地形式,坡屋頂內凹,結合連廊水景,呈“品”字形。建筑組合形態抽象于川西傳統合院式民居形式。建筑空間力圖追求純凈與自然交響,給參觀者完整的體驗。川西民居講究“天人合一”自然觀與環境觀,建材以木、石灰、青磚、青瓦為主,墻有磚墻、土墻、石塊墻、木墻、編夾壁墻等多種方式。博物館以就地取用材料的原則設計,經濟節約并與環境十分協調,建筑色彩樸素淡雅,力圖使建筑表達出質樸凝練的氣質。 二十四、建川鏡鑒博物館暨汶川地震紀念館 建川文革鏡鑒博物館暨汶川地震紀念館位于四川大邑安仁古鎮,是民間投資建設的建川博物館聚落中的單體建筑之一,最初設計為文革鏡鑒博物館,收藏展示文革時期的各種鏡面。汶川地震發生后,通過設計改造增加了地震紀念館,以“震撼日記”的形式收藏和展示地震文物和相關藝術創作,成為一個兩館一體的復合型博物館。 設計使用的主要外墻材料是清水混凝土和紅、青兩色的頁巖磚,當地豐富的砌磚傳統在這里體現為在同一磚砌模數單元控制下,不同的室內功能對應不同通透程度的磚砌花墻,以滿足不同的采光、通風、景觀和私密性等要求。 二十五、鐘祥市博物館暨明代帝王文化博物館 鐘祥市博物館暨明代帝王文化博物館因地段毗鄰世界文化遺產明顯陵,建筑整體降低高度沿水平向展開,既在尺度上與環境相呼應,又隱含中國傳統建筑的布局特征。主展館和明代文物少司馬坊構成空間軸線序列,簡潔的白墻與精美雕刻的石坊對比并置,形成歷史與當代的對話。設計展現了與自然的交融。博物館借鑒中國傳統園林意象,方形園墻將主次展館圍合其中,形成由多個院落組成的“院園”空間。貫穿園中的路徑及敞廊漏窗,使建筑與周邊優美的環境內外滲透,也是對當地氣候條件的回應。 二十六、羅浮山水博物院 羅浮山水博物院是香港ADARC「思為建筑」對當代中國文化建筑設計與探索的重要作品,由香港著名青年建筑師丁劭恒博士主創設計。位處廣東省國家級風景區、海拔1296米高的羅浮山腳下,自然景觀資源豐富,環境得天獨厚。主體建筑“博藝庭園”位于項目用地西側山坡上,依山勢而建。建筑設計發掘了現有地形特色,整個空間游歷過程由暗轉明,由封閉至釋放,由狹窄變開揚,美景一點一滴逐漸呈現,滲透出帶有東方韻味的神秘感。 二十七、鹿野苑石刻藝術博物館 鹿野苑博物館展廳布局采用中庭環繞方式,其外墻以模板澆注成型并形成奇妙之木紋肌理,樓面則運用無梁結構,室內縫隙光、天光和壁面反射之巧妙運用,以及坡道入口處之抬高,由上而下之參觀路線,都給人以一種進入石窟式的體驗。原生態園藝,在看似隨意或荒蕪中體現用心。野石與樹叢相映成趣,流水與芳草相得益彰。石板路如琴鍵散向通向幽之處,玻璃屋在陽光中折射出現代美感。 二十七、鹿野苑石刻藝術博物館 以上就是華竣國際展廳設計公司給大家整理的中國最美博物館案例欣賞(下)。 推薦瀏覽:>> 博物館設計解決方案 << 搜索主題全國服務熱線400-158-0755大中華 - 深圳公司 - TEL:0755-88312500
|